每天清晨他披着一身朝阳,躬身于自家住宅楼前的草坪里的一块花圃中,为亲手种植的九月菊、月季、马兰花等花卉松土、整枝、浇水。看着这些茁壮鲜活的生命,他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。返家时,他从花卉间采摘了一把嫩绿的小白菜,迈着轻盈的步履,来到对门的大爷家,轻轻叩开门把小白菜放在大爷的灶台上,然后和蔼的询问:“大爷大妈二老今天身体可好?”大爷紧握着他沾着泥土的右手说:“孩子,这几年多亏你的照料。我们过得很好,你放心啊。”他,就是居住在居安社区的石生华老人。
1951年他出生于贺兰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,1970年光荣入伍,服役期间,荣获连队嘉奖和两次荣获“五好战士”称号。1976年复员后到贺兰县水泥厂(现贺兰县金山水泥有限公司)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工人。工作上他勤奋努力、吃苦耐劳,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。1977年12月,在厂里的一次设备大检修时因公负伤,左臂自肘部以下截肢,被认定为肢体三级残疾。身体上的重创没有击倒他,在治疗期间他自学医学,并通过函授入学考试。想到昂贵的医疗费用和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外出打零工的妻子,他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,但是学习从未间断。出院后他从看厂门做起,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,他由一名看门的临时工成为销售业务骨干,1987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虽然失去了左臂,但是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是残疾人,自己能做的事情绝不会给别人填麻烦,更不会为个人利益给单位找麻烦。在家庭生活最困难的时候,工厂的工会主席主动找到他让他写份困难申请,他说困难是暂时的,他是残疾了,但是还有一只手可以动,把补助留给更需要的人。每次全家出游,“残疾人免票进入”的指示牌他好像从来看不见,依然买票进入。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“人什么都可以没有,但不能没有精神。共产党员不能没有原则,不能为了个人利益给党丢脸摸黑。”
除了严于律已,他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。他响应政策送儿子去参军,临走时对儿子说:“到部队里要好好表现,积极争取入党,入不了党不要回家见我!”女儿上大学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递交入党申请。当听到女儿说只需开个家庭困难证明,就能申请新生助学金时,他火冒三丈训斥女儿这些年的书都白读了,这样的思想觉悟还想入党……
年过六旬的他仍很关心国家大事,每天新闻必看。每当看到出台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时,他总会拍腿叫好;看到先进党员鞠躬尽瘁、为党为国不计个人得失、甚至牺牲自己及家庭时他总会热泪盈眶;看到抗日或解放战争片时就会感叹:那时候的战士为了党的事业死都不怕,我们现在享受着党这么好的政策,还有什么不知足的?做人不能不感恩啊!
他的退休工资不高,生活一向很简朴,省吃俭用,坚决反对铺张浪费。由于贺兰县水泥厂改制,由集体企业变为私企,退休人员的党费收缴也无人问津。他去厂里找过多次也没有找到相关负责人,着急的说:“我几十年老党员了,不交党费算个啥?”听说党关系可以转到社区,马上让女儿转回组织关系,并如数补交了党费。2008年,汶川地震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,他每天关注着媒体报道几度热泪满面。得知单位在收特殊党费,他专门找同事带去300元的党费,并再三叮嘱儿女:单位捐款时一定要多捐些。舟曲泥石流、玉树地震他都豪不吝啬。
他自发在居住的小区内种花种草美化小区环境,所种植的花卉成为邻里们茶余饭后驻足观赏的好地方;他利用晨练时间,时常清捡小区里的纸屑、塑料袋,为净化小区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,把捡回来的饮料瓶送给贫困人家变卖;他运用自学掌握的医学知识,为贫困家庭孤老幼小医治头疼脑热等些小病症而不求回报。他的善行义举赢得了邻里们的认同和敬重。
这就是石生华老人,一个残疾三十多年从未向生活低过头,不忘帮助别人的人;一个没有多高文化,但言行始终诠释着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义务的人。是什么支持着他这样呢?他做出了这样的诠释:是党培养了我,是单位为我疗伤治病,是政府给我发放退休金。我要感恩国家、感恩社会、感恩党。我虽然是一名残疾人,但我儿女成才,家庭和睦,生活美满,我感到每一天都很幸福,我相信今后还会更幸福。我就要这样幸福的活着,继续为大家的共同幸福尽心出力。
(贺兰县残联选送)